石家庄房地产市场在2025年上半年呈现“弱复苏与深度分化并存”的特征,具体现状如下:
一、整体市场:价格下行压力持续,政策托底效应初显
- 房价走势
二手房:2025年5月均价12368元/㎡,同比下跌2.73%,6月微涨0.25%至12399元/㎡,但较2024年高点累计跌幅显著(如部分二环内小区单价从1万降至8000元)。
新房:5月均价15219元/㎡,同比微涨0.16%,但成交量波动大(5月成交4236套,环比+100.66%)。
区域分化:核心区(如长安、裕华)学区房价格抗跌(1.8万-2.5万/㎡),远郊(正定新区)2023年跌15%,2025年或再跌10-15%。
- 成交量与库存
新房去化周期约20个月,二环外库存积压严重;二手房因26万张新房产证下发(新增15%-20%供应),加剧竞争,部分小区去化周期超12个月。
5月河北省新房成交环比增21.2%,但同比仍跌7.8%,市场以“降价走量”为主。
️ 二、供需关系:供应激增与需求疲软矛盾突出
- 新增供应冲击
26万张历史遗留房产证集中下发(长安区占12万张),新增约1万套二手房挂牌量,导致供需失衡进一步恶化。
土地市场流拍率超30%,房企聚焦核心地块,远郊供地收缩。
- 需求端制约
人口增长疲软(2023年常住人口1120万,仅微增0.3%),且省内人才被雄安、天津分流。
老龄化加剧(60岁以上占22%),刚需购买力不足;非学区房(尤其大户型)成交低迷,部分跌幅超2000元/㎡。
三、市场分化:学区房坚挺 vs. 刚需房承压
- 学区房“量增价稳”
小户型学区房(尤其一流初中学区)价格逆势上涨,如燕港新村一室成交单价破3万,棉四小区去化周期不足6个月。
阳光招生政策推动成交量激增(棉四2024年成交增96%)。
- 非学区房普遍下跌
刚需盘(如奥北公园)2024年单价跌2100元,2025年预计再跌超1000元/㎡;大户型即使品质佳(如阿尔卡迪亚)仍跌3-5%。
商业公寓、远郊文旅盘流动性接近“冰冻”。
️ 四、政策与房企:宽松政策加码,国央企主导市场
- 政策刺激持续
购房补贴延至2025年6月(新房补贴5000-1.5万/套)+ 以旧换新补贴1万/套。
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双缴存家庭最高100万),首付比例降至20%,"商转公"即办即批。
- 房企格局重塑
国央企占主导:2025年1-5月,城发投集团(销售额56.37亿)、保利发展(40.05亿)分列房企销售榜前二,聚焦核心区高品质项目(如保利维璟天珺销售额15.28亿)。
民营房企风险犹存,购房者偏好现房或国企项目。
五、未来趋势:下行压力与结构性机会并存
- 短期承压因素
二手房新增供应释放 + 房产税预期(若落地或致持有成本年增3000元/套),可能加剧抛售潮。
产业转型缓慢(依赖制药、化工等传统产业),财政压力制约政策空间。
- 修复动力与机会
中央政策加码(降准、公积金利率下调)+ 地方“以旧换新”收购二手房作保障房,缓解库存压力。
核心区稀缺资产(小户型学区房、地铁现房)仍具抗跌性,远郊需防“鹤岗化”风险(单价或跌破6000元/㎡)。
总结
石家庄楼市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二手房受“房产证潮”冲击价格承压,新房靠政策与核心项目勉强维稳;“学区房热”与“远郊冷”的撕裂格局成为典型特征。
未来市场能否企稳,取决于产业升级进度与人口回流趋势,短期建议刚需优先核心区现房,投资者谨慎布局稀缺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