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心挑好房 先上幸福里
打开

未来两年中国房价走势预测:理性回归与结构性分化并存

认知改变世界
认知改变世界
6个月前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在政策调控、经济转型和人口结构变化的背景下,逐步进入深度调整期。对于未来两年(2025-2026年)的房价走势,市场普遍认为“稳中有降、区域分化”将成为主基调,但具体表现需结合政策、经济、人口等多维度分析。

一、核心影响因素分析

1. 政策导向:房住不炒,长效机制持续发力

- 政策基调:中央明确“房住不炒”定位不变,未来政策将更倾向于保障刚需、优化土地供应、推进房产税试点等长效机制。短期刺激政策(如降首付、降利率)可能局部出台,但难以扭转长期调整趋势。

- 房企风险出清:2023年部分房企债务问题已暴露,未来三年行业洗牌加速,开发商以价换量可能进一步压低部分城市房价。


2. 经济与人口:需求端支撑减弱

- 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增长预期下调,叠加就业压力,购房能力受限。若经济复苏超预期,部分核心城市购买力或回暖。

- 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化:2023年中国人口已进入负增长阶段,婚育率下降导致住房刚性需求收缩。同时,城镇化增速放缓,三四线城市人口外流压力加剧。


3. 供需关系:库存压力分化

- 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土地供应有限,需求相对坚挺,房价抗跌性较强。

- 三四线城市:库存高企,部分城市空置率超过20%,未来面临长期去化压力,房价或持续阴跌。

4. 金融环境:利率与信贷政策

- 房贷利率处于历史低位,但居民加杠杆意愿不足。若未来全球加息周期结束,国内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或进一步打开,对房价形成边际支撑。

二、未来两年房价走势预测

1. 2024年:触底与调整

- 预计上半年房价延续2024年的探底趋势,下半年政策托底效应逐步显现,核心城市二手房市场或企稳。三四线城市因库存压力,房价跌幅可能达3%-5%

2. 2025年:结构性分化加剧

- 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及杭州、成都等强二线城市,因人口流入和产业支撑,房价或微涨1%-3%;

- 弱二线及三四线城市,房价继续回调,跌幅可能扩大至5%-8%,部分城市出现“以价换量”潮。

3. 2026年:企稳与长期拐点

- 市场逐步适应“低增长、低杠杆”模式,核心城市房价进入稳定通道;

- 人口流出型城市房价或回归2019年水平,部分区域出现“鹤岗化”现象。

三、购房建议与风险提示

1. 刚需群体:关注核心城市政策窗口期(如限购放松、利率下调),优先选择交通、教育配套完善的区域。

2. 投资者:谨慎入场,避免高杠杆;可关注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改善型住房或租赁需求旺盛的资产。

3. 风险提示:警惕中小城市烂尾楼风险;房产税试点扩大可能对持有多套房产的家庭形成冲击。

四、结语

未来两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黄金时代”已彻底终结,但结构性机会仍存。房价不再是普涨普跌的“单边行情”,而是与经济韧性、人口流动和城市竞争力深度绑定。对于普通家庭而言,理性购房、量力而行将是应对市场波动的最佳策略。

(本文数据参考国家统计局、克而瑞研究院及头部券商研报,分析仅代表趋势推演,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