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心挑好房 先上幸福里
打开

2025年绵阳二手房市场深度解析:政策、供需与结构性分化

简单快乐努力
简单快乐努力
2个月前

一、宏观背景:绵阳城市能级提升的“双刃剑”效应

  1. 科技产业驱动的“人口红利2.0”
    根据绵阳市统计局预测,2025年科技城新区将吸引超300家科技企业入驻(含8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带动年均3.5万中高端人才流入。这类人群购房预算集中在80-150万元区间,对高新区、科创园板块的次新学区房需求形成直接支撑。
  2. 基建升级的隐性成本
    成渝中线高铁(绵阳段)2024年底通车后,主城区至重庆通勤时间压缩至90分钟,短期内可能分流部分改善型需求至重庆西永、科学城板块,尤其是总价150万以上的大户型持有者出现置换犹豫期。


2025年绵阳二手房市场深度解析:政策、供需与结构性分化


二、政策变量:全国“因城施策”下的绵阳特殊性

  1. 信贷工具箱的精准调控
    截至2024年6月,绵阳首套房贷款利率已降至3.65%(LPR-50BP),但二套仍执行4.25%下限。据住建部门内部研讨文件,2025年或对“二胎家庭置换需求”放开二套房利率优惠,此举可能释放约2.3万套置换需求,重点利好90-120㎡三房户型。
  2. 存量房交易税改试点
    作为四川省“房地产税模拟评税”三个试点城市之一,绵阳已启动二手房核验价动态调整机制。2025年预计将非普通住宅(144㎡以上)的增值税免征年限从5年恢复至2年,但新增“跨区置换退税”政策(如涪城区置换游仙区可减免50%契税),引导市场内部循环。


2025年绵阳二手房市场深度解析:政策、供需与结构性分化

三、供需结构:从“全面过剩”到“结构性短缺”

  1. 库存分布的极端分化
    2024年Q2数据显示,主城区二手房挂牌量达4.2万套,但其中:
  2. 次新学区房(5年内+一类学区):占比仅7%,平均去化周期3.2个月
  3. 15年以上老破小:占比41%,平均去化周期达23个月
    预计2025年这种分化将进一步加剧,核心板块(如南山双语学区、科创园)可能出现“无房可卖”的伪短缺现象。
  4. 开发商的“以价换量”后遗症
    2023-2024年期间,绵阳新房市场通过降价15%-20%快速去库存,导致同期交付的次新房(如经开区的朗基·香樾府、富临·大都会)在2025年进入二手市场时面临“价格倒挂”,预计挂牌价需低于新房现售价8%-10%才有竞争力。
2025年绵阳二手房市场深度解析:政策、供需与结构性分化

四、价格走势:三个维度的精细化预测

  1. 板块价值重构图谱
  2. 领涨区(年涨幅3%-5%):科技城直管区(人工智能产业园辐射带)、涪城万达商圈(旧改商业升级)
  3. 横盘区(±2%):游仙经济试验区、经开区(受新房供应挤压)
  4. 阴跌区(年降幅4%-6%):高新区普明片区(老龄化+物业失管)、安州河东新区(配套落地延迟)
  5. 总价段成交占比迁移
  6. 60万以下:占比从2023年的38%降至25%(老破小流动性枯竭)
  7. 80-120万:占比从43%升至55%(刚性改善主力区间)
  8. 150万以上:占比稳定在20%,但成交周期延长至9-12个月

五、风险警示:被低估的三大灰犀牛

  1. 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挤出效应
    绵阳已筹建2.1万套保租房,其中科技城青年公寓实行“租金抵购房款”政策(租满5年可抵扣总房款20%),直接分流二手房刚需客群。
  2. 老旧社区“物业罢工潮”
    2024年已有17个小区因物业费收缴率低于40%导致停摆,这类社区房价加速贬值通道已形成。
  3. 法拍房堰塞湖风险
    截至2024年5月,绵阳法拍房存量达3872套,同比激增220%,部分总价50万以下的标的已出现“六拍流标”现象,对市场心理预期造成持续压制。

结语:不再是“一块铁板”的市场

2025年的绵阳二手房市场,将彻底告别普涨普跌的时代,进入“微观战役”阶段——同一街道不同小区的房价可能呈现10%以上的分化幅度。对于买家而言,需警惕“虚假性价比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