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PEAU/
前言
从深圳市近期集中供地、住宅表现来看,整体市场都较为平淡——
1)集中供地
• 10月27日,深圳推出第三批集中供地,11幅涉宅用地,总建面187.2万㎡,起拍总金额352亿元,其中,主力供应区域为南山和龙岗,分别为59.1万㎡和46.5万㎡。
• 本批次最高溢价率控制在15%,集中出让时间为11月25日。
2)住宅表现
• 预售证:10月共计14个项目取证,总计8457套,81.8万㎡,其中1865套为人才安居房。
• 开盘表现:10月开盘(或加推)12次,其中“深业中城”、“万丰海岸城臻园”开盘当天售罄。
• 银十成色不足,整体市场表现较为平淡。
• 单价提升值自2021年3月明显回落,并在低位区间持续8个月
• 楼市指数自2019年9月突破中轨后,持续保持在高位,不断逼近上轨,10月正式突破上轨,具备较强的回调动力

注:楼市指数由综合房价的全国房价提升值的同比增长率的12个月移动平均值计算周期滤波得到,并增加布林线估计数据范围。
▼
01 @urasr
—
市场周期
1)全国整体都在经历去杠杆,预计这轮周期的底部在2022年
2)房价的快速攀升助力深圳本土居民积累了财富,同时也使城市承受着地产金融泡沫化的痛苦
•2019年深圳资金总量接近8.4万亿元,相比于十年前增长了约4倍。
•城市居民财富积累一般会经历以下过程,第一个阶段,房地产市场存在大量的供应和成交,以刚需为主,形成第一波居民资产;第二个阶段,居民以原有房产进行置换,加杠杆,催生资产泡沫,这一时期改善需求大量增加。深圳目前还处在这波资产泡沫化的阶段。
3)深圳市场周期表现及预测
•全市周期:自2021年3月,深圳整体呈现明显的高位回落,已回调8个月并延续下滑趋势,预计这一轮周期底部在2022年2-3月。
•分区县周期:都市核心区表现出良好的抗跌和修复能力,罗湖马上迎来半年以上的增长时期,福田、南山预计在2022年上半年修复;其他回暖较快的区域有龙华和坪山;宝安这一轮受挫较为严重,预计将经历长达两年的调整期;龙岗预计在22年下半年筑底。
1-1地产金融泡沫:全国
•自2014年开始,居民负债大幅攀升,加速超过房价增速,表现为持续加杠杆的过程;而2018年之后,贷款增速逐步回落,2020年基本回归至合理区间水平并趋稳。
•从房价收入增速比来看,2018年房价开始加速泡沫化过程,至2020年达到高峰,2021年才表现为回落并会持续,预计2022年将是这轮周期的底部阶段。
1-1地产金融泡沫:深圳
•2014-2015年居民住房贷款大幅攀升,之后紧接着房价迎来暴涨,而同期收入水平保持平稳增长。


1-2 整体市场周期
年初,市场综合价格受到二手房指导价干预,出现盘整,预计整体市场2022年3月以后进入平稳增长期

数据来源:房价网一手房和二手房供给单价
注:
①综合房价是一手房供给单价和二手房供给单价的几何平均值
②2021年10月均价同比涨幅=(2021年10月一二手房均价-2020年10月一二手房均价)/2020年10月一二手房均价
③数据截止至2021年10月,2021年11月-2023年7月为预测数据
1-2 整体市场周期
数据来源:房价网一手房和二手房供给单价
注:
①综合房价是一手房供给单价和二手房供给单价的几何平均值;
②房价提升值=上海综合房价/全国综合房价
③数据截止至2021年10月,2021年11月-2023年7月为预测数据
1-3 区县市场周期

1)宝安区
•通过综合单价走势,宝安区2021年综合房价整体呈持续下滑态势,自2021年2月价格突破历史新高74170元/㎡后,跳崖式下跌后平稳下滑,10月价格创全年新低59164元/㎡

通过市场周期模型,宝安区市场正处于下探筑底阶段,底部持续震荡预计将持续至2023年6月

数据来源:一手、二手商品房成交数据,来自禾略研究院
2)龙岗区
•通过综合单价走势,龙岗区2021年综合房价整体呈现同比跌环比稳态势,振幅较小,目前综合价格约为43000元/㎡

通过市场周期模型,龙岗区市场刚进入下探筑底周期,预计2022年9月市场回暖
数据来源:一手、二手商品房成交数据,来自禾略研究院
3)南山区
•通过综合单价走势,南山区2021年综合房价整体呈现同比跌环比稳态势,综合价格小幅下滑至107892元/㎡
通过市场周期模型,南山区市场正处于下探筑底初期,预计2022年4月市场回暖
数据来源:一手、二手商品房成交数据,来自禾略研究院
4)光明区
•通过综合单价走势,光明区2021年综合房价整体呈现平稳波动,10月综合价格为45520元/㎡
通过市场周期模型,光明区市场持续高位回落震荡阶段,预计2022年7月市场将进入信心持续下落阶段

数据来源:一手、二手商品房成交数据,来自禾略研究院
5)福田区
•通过综合单价走势,福田区2021年综合房价整体呈突破高点后持续下滑态势,自2021年1月价格突破历史新高107178元/㎡后,环比跌超6个百分比后平稳下滑,10月价格94286元/㎡

通过市场周期模型,福田区市场刚步入下探筑底周期,预计2022年5月市场触底反弹

数据来源:一手、二手商品房成交数据,来自禾略研究院
6)罗湖区
•通过综合单价走势,罗湖区2021年综合房价整体呈突破高点后持续下滑态势,自2021年2月价格突破历史新高72644元/㎡后,正经历箱体震荡阶段,10月价格66931元/㎡

通过市场周期模型,罗湖区市场正处于底部震荡周期,即将转入上升周期

数据来源:一手、二手商品房成交数据,来自禾略研究院
7)高新区
•通过综合单价走势,高新区2021年综合房价整体呈突破高点后持续下滑态势,自2021年2月价格突破历史新高121653元/㎡后断崖式下降,正经历箱体震荡阶段,10月价格106139元/㎡
通过市场周期模型,高新区市场正处于下探筑底中期,预计2022年1月市场回暖
数据来源:一手、二手商品房成交数据,来自禾略研究院
8)龙华区
•通过综合单价走势,龙华区2021年综合房价整体呈突破高点后平稳震荡,自2021年2月价格突破历史新高66179元/㎡后,环比跌超7个百分比后平稳波动,10月价格60195元/㎡
通过市场周期模型,龙华区市场正处于下探筑底中期,预计2022年1月市场回暖,2022年5月市场进入上升通道

数据来源:一手、二手商品房成交数据,来自禾略研究院
9)坪山区
•通过综合单价走势,坪山区2021年综合房价整体呈现平稳波动,10月价格35743元/㎡

通过市场周期模型,坪山区市场正处于下探筑底中期,预计2022年3月市场回暖

数据来源:一手、二手商品房成交数据,来自禾略研究院
10)盐田区
•通过综合单价走势,盐田区2021年综合房价整体处在上升通道阶段,自2021年2月经历市场盘整后迅速恢复,向上爬升,10月价格62693元/㎡

通过市场周期模型,盐田区市场正处于下探筑底初期,预计2022年4月进入短幅市场回暖周期,2022年11月市场信心持续回落

数据来源:一手、二手商品房成交数据,来自禾略研究院
02 @urasr
—
发展趋势
2-1空间扩张
元胞自动机(cellularautomata,CA) 是一种时间、空间、状态都离散,空间相互作用和时间因果关系为局部的网格动力学模型,具有模拟复杂系统时空演化过程的能力,特点是时间、空间、状态都离散,每个变量只取有限多个状态,且其状态改变的规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局部的。
深圳城市2008-2025年土地扩张走势与预测
2-2人口结构
•深圳目前20-35岁的青年人口占据置业人口的48.7%。
•随着时间推移,作为主力的青年人群将逐步迈入中年、老年阶段,后续年轻人口数量会呈现断崖式下跌,2030年20-35岁青年人口占比下降到19.8%,2040年将继续下降到10.1%,到2050年才会缓慢回升到16%。相应置业需求也会随着这波主力人群发生变化。
2-3人口密度
2-3人口密度


注:①人口密度均值倍数=人口密度/综合平均密度
2-4 土地价值


2-5 区域潜力
•优先推荐:高新、南山和福田
•次优推荐:龙华、罗湖
•机会关注:龙岗、坪山

指标解释:
a.价格水平:对比全市的提升值
b.趋势判断:2021.7-2022.6的月度牛熊情况
c.所处阶段:当前信心周期
d.拐点时间:筑底周期
评分方法:熵值法
03 @urasr
—
结语
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经济GDP相对失速了,是高房价压抑了中小企业的活力?是受外部环境影响头部企业频频受挫?还是深圳其实正在实现“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的转变?
3-1 城市负债
•政府低负债和居民高负债的两级分化,使得整体城市的债务水平显得模糊不清。
政府低负债:
深圳是政府负债率最低的大城市,深圳的政府负债率(政府债务/财政收入)为6.8%,远低于北上广(其中,北京30%,上海22%,广州19%)。政府财政状况也非常健康,2019年深圳的土地依赖度为19%,而同期北京29%,上海28%,广州107%,也是一线城市中最低的。
居民高负债:
房产泡沫化为最大表象,年初深圳的二手房均价为8.95万元/㎡(二手价指导前),居民可支配收入6.48万元,房价收入比为1.38,北京为0.95,上海为0.85,广州为0.63。深圳的住房贷款约占贷款的99.7%,而上海仅为60%。深圳的住户存款远低于住户贷款,在一线城市中垫底。

3-2 增速换挡
•经济增长边际效益递减的同时,依靠技术创新推动曲线右移成为增长的关键。
基于国际上的历史观察和比较,曾有学者提出“增速换挡”,“新5%比旧8%好”。从经济学逻辑出发,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益递减,基于的前提假设是技术水平不变,而当人们实现技术升级突破,甚至完成相应的制度安排更新(技术背后的深层原因),那么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深圳的劣势在于高校、基础科学环节薄弱,而深圳的优势在于市场化的技术创新,在资本、人口红利消退的大趋势下,技术创新能否成为深圳增长的第二极,还有待时日验证。
3-3 城市吸引
•人才聚集和产业外迁同时发生,深圳的吸引力似乎在下降。
人才集聚:
根据普查数据,从六普到七普,深圳人口增加了713万人,常住人口达到1756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从17545人(2010)上升为28849人(2020),分别比全国、全省多13382人和13150人。全国前20强大学的毕业生,有超过20%投奔深圳。深圳依然是人才吸引力最强的城市。
产业外迁:
与此同时,由于房价和租金过高,以及产业腾笼换鸟,可以看到大量的企业向外迁移到东莞、惠州等周边城市。

高房价让整个城市承受着地产金融泡沫化的痛苦,但纵观来看,深圳整体还保留着诸多经济增长优势,深圳的自由包容开放、高效的城市管理等是名片也是根基,那么正逐渐抛弃小微创新优势的旧深圳,能否迎来再上一个新台阶的新深圳,考验的是决策者的智慧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