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太天真了,不会真的以为去售楼处上几个月的班,然后买的房子就能够比别人便宜个百八十万。
如果你真的这么想的话,抓紧时间洗洗睡吧,准确地说这种套路在8年前10年前还是可行的,但是现在早已经不行了。
如果你想买房还准备去售楼部当销售员,以此方式来买到便宜房的话是不可能的。
一会我先来给你讲一个签证经历,然后咱们再来分析一下,想买房了或者自己最近有一些亲戚朋友想买房了,还想买到低价房,应该怎样操作?
第1点,我的朋友亲身经历。前一段时间我的一个好朋友就跑到售楼处那边去做销售员了,其实他本身没有卖房的经验。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但凡是跑销售的,人家一开始是不会问你出身的,只会告诉你底薪非常的低,一般底薪就是500块钱到800块钱之间,每卖出一套房子然后拿提成。
我的朋友听了之后非常开心,认为只要在售楼处工作一段时间,然后直接以自己的身份买一套房子,然后自己去拿提成不就行了吗?
但后来发现人家售楼处那边就给自己几百块钱的工资,而且自己过不了试用期,压根就买不到优惠的房子,就算是卖出去房子了,拿到销售提成,但这一部分提成也不是马上就能给自己的。
更重要的是自己如果连试用期都过不了的话,那你就算是自己以销售员的身份买房子也获得不了内部价。
第2点,去售楼处上班买低价房的难度。其一,过了试用期才能够有低价房。
之前的时候的确网上流传过,如果你去售楼处上班工作一段时间以自己的身份去买房的话,那么你就可以买到员工内部房或者低价房。
但人家售楼处那边会怎么想?我辛辛苦苦盖出来的房子,凭什么随便来个人上班你就能够买到低价房,这不是对市场不公平吗?
我能随随便便卖给你吗?当然不会给,实际情况是售楼处对于员工,尤其是能够拿到员工价的那一部分员工,考核是非常严格的。
如果你想以员工价买到房子,那么好,首先得是售楼处的正式员工,正式员工与实习员工中间是有一个考察期的考察期,一般是三个月到6个月之间。
如果三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里面你的销量不错,业绩不错,那么好,他们才会给你一个员工内部价。
而且这个员工内部价也只是优惠了1%而已,1%意味着什么呢,如果你买一套房的价值是100万,那无非就是优惠1万块钱。
1万块钱折合成6个月,相当于你每个月无非就是多获得了1000多块钱的利润,但这一部分利润几乎就是可有可无了。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你在售楼处工作,三个月到6个月这一段时间里面,你整天混吃混喝,也没有拿出任何业绩来,不要说试用期了,可能第2个月人家就把你开除了。
因为你影响到了公司形象,所以如果你想以员工内部价的方式买房,你只能是工作3~6个月成为内部员工。
其二,内部员工的内部优惠价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一个员工在售楼处买房,尤其是内部员工,他能够拿到的内部优惠折扣比例是不同的。
比如人家会把内部员工分成一级到5级,一级员工也就是普通员工,最多能够达到1%的提成,如果是二级的话可能拿到1.5%的提成或者三级内部价就是3%,4级的时候可能就是3.5%,等到5级的时候才能够拿到最高提成。
除此之外,你的等级越高还需要搭配着你的工龄,也就是说你在这家公司当中工作了几年,如果你工作了5年8年给你的优惠会有额外的提成。
这一部分数据不同的售楼处以及不同城市会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差距万变不离其中。
我们基本能够得出结论,来一个员工在公司里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其实正式员工等级较高,工龄较长的情况之下,应该能够拿到8%的员工内部价优惠。
那大家知道8%的员工内部的优惠意味着什么吗?以我所居住的小县城为例,一套房子100万那8%的内部价优惠就是8万块钱,那你买这套房子的时候可能还会有其他的优惠,咱们就不多讲了。
简而言之这8万块钱你是能够结结实实省下来的,那如果一套房子200万呢,你就能够省下16万来,这16万你能够直接塞在自己的兜里面。
第3点,如何能够买到低价房?那如果我不是售楼处的工作人员,同时我连售楼处的大门都没有迈进去过,我怎么能够买到低价房?方法是有的,但是需要看你怎样去操作。
方法一,内部员工转让。
这个东西我就不多讲了,懂的人都懂,一般一个员工在一家公司当中工作了三年,5年或者10年8年,有一次购房机会,这一次购房机会可能会直接优惠8%的价格。
但是员工不想买房或者员工已经有房了,他准备把这个名额或者机会转给其他人,这种情况大多数的售楼处是禁止的。
他们不允许这样去做,但是如果真的想这样去做,可能会有一些方法咱们不多讲了,这个东西本身就比较敏感,如果被售楼处工作人员查到的话,可能这个员工的在这个公司工作的资格都没有了。
毕竟对于售楼处来说,人家只是想把利润让给自己的员工,但如果员工通过这种方式扰乱市场的话,对于售楼处来说是一个大损失。
越是大型的售楼处越不允许这样去做,但是至于小型售楼处,或者就是在乡镇这一些地区盖的房子,这种方式操作的话,不能说绝对禁止,大家体会一下就行。
方法二,直接找到中介谈利润分成。
大家要注意一些中介,这里的中介不是指售楼处的员工,而是专门做房产中介的,他们每卖出一套房去售楼处那边会给予房产中介足够多的利润,这一部分利润只取决于卖这套房子的最终资金总数。
我举一个简单例子,比如这套房子市场价是120万,然后你通过自己砍价还价,最终砍价还价到了117万。
好,那么这117万你交给了售楼处,或者你交给售楼处20万,剩下的钱都是自己贷款的或者交上的,钱是自己贷款的都可以,不管什么操作,最终你是117万的总价格,买下了这套房子就可以了。
然后在确定要买这套房子之前,你先不用去买,然后你找到房产中介,然后告诉他我今天就会买这套房子,你跟我一块去,只需要占用你一天的时间,咱们签订合同,签完合同,买完房子,你把你的利润的50%或者70%分给我。
这个也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一些售楼处给房地产中介的利润能够有3%的返点,也就是说如果100万,会给房地产中介那边返点3%。
那3万块钱再上交给公司一部分,自己留一部分,自己留下的可能是50%~70%,你在区别房产中介再分这个其中的50%~70%,最终能够获得1万到2万的差价。
只不过部分房产中介不愿意这样去做,或者说房产中介可能比你想象的要狡猾一些,你觉得自己占便宜了可能最终会吃亏。
但是这是一种方案或者一种可行的方案,如果你有亲戚朋友正好在房产中介工作,和你想买到的房子刚好有点关联的话,你倒可以去试一下。
方法三,直接和售楼处员工死磕。
比如我要买这套房子原价是120万现价115万,是我刚打下来的5万块钱的折扣,那么在5万块钱折扣的前提之下,我继续要折扣,我们死磕,死磕了一天两天的。
但是要注意态度不要太明显,你也给生出一种感觉,那就是这套房子我可以买,那套房子我也可以买,我买哪一套房子都行。
给售楼处这样一种感觉,然后再给售楼处施加压力,一般也能便宜个3000~4000块钱左右。
第4点,做一点总结。原则上来说,售楼处的房子的价格都是可以谈的,但对于普通人这里的普通人一般指的是不是内部员工,且没有其他的渠道的前提之下,能够砍下3%就已经是极限了。
当时我买房的时候,砍下来的价格应该就是3%左右,然后通过一些其他方式让自己又少出了一部分钱接近4%了。
能够砍下3%就意味着100万你能省下3万块钱,这3万块钱你随便去吃饭去、打车,最起码够你消费个一两年的,非常划算也非常实惠。
所以我们要注意能多砍价就多砍价,能多还价就多还价。
但是要注意,作为普通人原则上你很难超过3%~4%这个极限值,如果你买到这个房子相比市场价格说便宜了5%,那么你就赚到了甚至赚了很多。
但如果在3%左右也正常,因为这就是一个正常的市场趋势。
最后再来一点,所有买房的或者准备买房的,听我一句劝,你可千万别稀里糊涂地去了售楼处那边就说要买房,表现得虎头虎脑的。
你越是这样人家越是有恃无恐,越是吃高价,你说你亏不亏,所以买房的时候你要明白你才是那个掏钱的人,你要表现出应有的犹豫或者骄傲。
换句话来说,钱在我手里面,我就是来看看你,要是便宜点保不齐我就买了,你要是这么贵我就选其他家,有这个心态反而更能压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