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33楼住了4年,非常后悔当初没听从父母的建议,顶层的优点可以忽略不计,但缺点真的让人崩溃的,奉劝那些想买顶层的朋友们,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否则你可能像我一样在后悔自责中备受煎熬。
2014年本村和我差不多大的几个兄弟都在县城买了房子,他们买的都是小高层。为了孩子上学方便我和老婆商量,也决定在县城买套房子,当时辗转看了几个小区,最后在学校附近买了总高33层的顶楼。
当初相中这套房子的时候,父母是极力反对的,他们认为楼层太高不安全,而且上下楼梯非常麻烦。我和老婆则天真的认为站得高望得远,别人都买高层,我们要买最高的。住进了一段时间以后,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们是2015年10月份搬进新家的,在这里度过了爱恨交加的四年,下面谈一下住在33层顶楼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站得高望得远,采光好、通风好、风景好。
我和老婆都来自农村,结婚时住的房子是父母建的二层小楼,农村的环境再好也比不上城里,我们都期望有朝一日能在城里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能像城里人一样生活,摆脱农村脏乱差的环境。
当初刚搬进新家,竝在33层的顶楼向远处望去,附近十几公里范围内的风景尽收眼底,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贯穿整个房间,房间宽敞明亮,我认为自己买的这套房子是最好的。
进入深秋坐在阳台的躺椅上,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懒洋洋的,即使太阳西下房间依然有充足的光照。随着夜幕的降临城市各种照明灯逐渐亮了起来,来到窗边霓虹闪烁五光十色的城市夜景映入眼帘,抬头还可以仰望天空中繁星点点的夜景。
住在顶楼,不用感受楼上的噪音。
住在楼下的邻居好几家都有孩子,这几个孩子都小没上学,平常在家由奶奶照顾。孩子小不懂事每天都在房间里到处乱跑、或者摆弄各种玩具,有时候会发出噪音,楼下的住户就受不了了,因为噪音影响到他休息。
楼下有一户邻居李某是上夜班的,白天在家里休息。楼上这家孩子每天在房间里推桌子、搬板凳,摩擦地板发出的噪音影响到李某的休息,李某上门沟通过几次,这家人嘴上说好好好,可是仅过几天老毛病又犯了。
楼上住户始终认为孩子还小,调皮玩耍是他的天性,总不能不让孩子玩吧。李某为了报复楼上的邻居专门买了一个镇楼器,你不让我休息,我也不会让你全家好过的,为此两家经常发生争吵。
在顶楼则完全不用担心会受到楼上住户噪音的困扰。以前在老家,老婆喜欢穿高跟鞋,上下楼梯或者在房间地板上走动都会发出噪音。自从搬到新家老婆把心爱的高跟鞋换成了平底鞋。别人家的事我们没法管,但是我们尽量减少噪音,减小对楼下住户造成的影响。
电梯非常拥堵等待时间长。
我买的这栋楼是2梯4户,1层有4户人家,33层有132户人家。他们当中以年轻人居多,在早晚上下班的电梯使用高峰期,住在顶楼的我想坐上一趟电梯,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我上班的地方离家比较远,每天需要提前一个小时出发,每天早晨住在33楼的我等电梯要花上10多分钟时间,因为电梯经常被楼下的住户半路截胡。有时时间充足,因为等电梯时间过长,到公司结果还是迟到了,一年到头几乎没拿过全勤奖。
曾经有好几次因为晚上应酬,第2天晚起了一会儿,怕上班迟到只简单了洗了把脸,牙还没来得及刷,就急急忙忙的往电梯口跑,结果10多分钟过去了,还没轮到我坐电梯。我是个急性子,等电梯焦急的滋味真的是太折磨人了。所以我奉劝那些准备买高屋的人一定要三思。
冬冷夏热,水费电费支出费用高。
有人说高层水压不足,那是以前的老式住宅。现在建的高层增加了自来水二次加压装置,每一层的水压都能得到保证,根本不存在水压不足的问题。但是自来水二次加压需要额外收费,所以每个月缴纳的水费要比正常价格高上一些。
以前农村建的平房或者2层小楼有的是平层设计,到了夏天阳光直射楼面,混凝土吸热非常快,在炎热的夏季午后表面温度高达六七十度,导致房间内异常闷热。
33层的顶楼没有任何遮挡物阳光直射,我曾经用温度计测量过,我居住的房间内温度经常超过36度,每天空调至少要开12小时以上。
冬季阴雨连绵、寒风呼啸顶楼房间散热快,夜晚室内犹如冰窖,在没有供暖的南方,需要依靠空调来取暖。总知住在33楼,不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每个月交的电费比楼下领居要高上很多。
楼层虽高,也会受到噪音和灰尘的困扰
我买的这栋房子靠近小区的马路,虽然不用担心楼上楼下的噪音。但是自从搬进来以后,总能听见马路上汽车的喇叭声,大爷大妈们跳广场舞的音乐伴奏声,起初我还以为是窗户没有关好。
后来才发现虽然窗户关得非常严实,但是距离近百米楼下地面发出的声音在楼上听得一清二楚。后来才知道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声波音量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即使住在顶楼仍然会受到噪音的困扰。
后来我把所有的窗户都换成了双层玻璃,虽然噪音解决了,但是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以前听说12~14层是扬灰层,越往上灰尘越少。实际上即使住在33层,早上打开窗户晚上回家总能清楚看见窗台上有一层灰尘。
我和老婆都是爱干净的人,为了减少灰尘造成的污染。早晨起来第1件事就是开窗通风透气,上班时再把窗户关上。晚上洗完澡以后打开窗户通风透气半个小时,即便这样,每个周末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擦家具的毛巾洗出来的水都是黑的。
顶楼的房子存在渗水的问题,转手困难。
千万不要以为现在的房子顶楼做了防水层和隔热层,就不会出现渗水的问题。 由于建筑本身或者其他一些原因,顶楼的房子楼面会存在开裂的现象。
即使短期内不会出现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楼面混凝土层经历风吹日晒、热胀冷缩肯定会出现开裂渗水的问题。我住的顶楼第4年就出现了渗水的问题,维修起来非常麻烦,并且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在顶楼住了4年,存在的缺点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这4年是在煎熬和后悔中度过,后悔当初没有听从父母的建议。前年我和老婆商量后做出决定,想把顶楼的房子卖掉,于是我把售房信息挂到房产中介。
本想保本把房子卖出去的,无奈现在购房者非常聪明,买房前都会在网上查找买房攻略,10条攻略有9个视频博主不建议买顶层的房子,所以售房信息挂出到现在近一年了,一直无人问津。
当初我和老婆买房太过于冲动了,或者说经验不足,考虑到的问题太少了,现在再让我选择,我肯定会综合考虑,不仅考虑房子住得舒服,还要考虑房子的升职空间和流动性。
33层顶楼的房子到底好不好?
我在33的顶楼住了4年,优点是隐私性好、采光好、通风好、视野好。缺点是居住安全性差,如果发生火灾地震逃生困难,上下楼等待电梯非常麻烦,房间冬冷夏热能耗高电费支出多。现在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顶楼的房子居住体验感差,导致顶楼的房子买时价格便宜,如果想转让出手变现非常困难,所以综合各方面来说,顶楼的房子利大于弊。
高层住宅未来真的会沦落为贫民窟吗?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欧美国家大力兴建高层住宅,这些住宅位于城市的核心地段,交通便利区域位置优越,房价非常昂贵。
在当时这些房源都是豪宅,全是有钱人购买的,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可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层住宅生活配套设施老化严重维修困难,影响居住体验,当初买房的富豪纷纷搬离。
富豪们搬离到城市郊区的别墅居住,当初的豪宅后来沦落到无人居住,政府出面把这些房子进行简单修缮,把它租给一些低收入的无房者居住。当初的豪宅逐渐沦落为城市的贫民窟,西方房地产的发展经历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高层的房子值不值得购买?
长期以来,高层住宅都被认为是城市繁华的标志,但今天我想说的是,手持或者想买高层住宅的朋友请一定要注意了,因为他们的最终命运很可能会沦为贫民窟。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高层住宅有个最大的问题拆迁困难。房子是有寿命的,所有新房最终都会变为旧房。对于一般的楼房,如果维护得当,寿命也能适当延长,哪怕太旧了,等待拆迁也能拿到相应的补偿。
但高层住宅的问题在于,二三十层的大楼,无论搬新还是拆迁,成本都非常高。前者难度大,费时费力,后者费钱,利润空间小,那就只能勉强运营,年久失修,电梯老化,越来越破旧,最后沦为城市里的贫民窟。
别以为很夸张,这在欧美其实很常见,美国、德国、瑞士甚至日本都早就有了穷人住市中心,富人住郊区的先例。另外,高层住宅还包括人口密度大,容积率高,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和缺点。
所以住建部和发改委就联合提出县城住宅要以多层为主,县城住房发展应严格落实绿色低碳建设有关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5部门《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明确限制县城民用建筑高度。
县城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6层及以下住宅建筑面积占比应不低于70%。县城新建住宅最高不超过18层。信号已经很明确,高层住宅的时代将要告一段落了,有买房需求的朋友一定要谨慎考虑了。
总结
以前,羡慕别人住高层,认为站得高、看得远、采光通风好,住在顶层非常让人羡慕。但是自己买房实际居住以后发现这些优点和缺点比起来,就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
买房一定要考虑居住安全和舒适性,以及房产的增值性。综合多方面考虑,多听听别人的建议。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我肯定会选择低层住宅,因为出入方便,居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