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日本房价暴跌!
首当其冲的是参与房地产投机的炒家和高位接盘但经济承受力较差的刚需,相比房价暴涨时的纸醉金迷,暴跌之后破产的破产,露宿街头的露宿街头,严重的可能还走上了自杀的结局。
01、日本房价暴跌前后,普通人生活的变化在日本房价暴跌之前,由于投资不动产赚钱太容易了,而且大家对未来的预期都非常好,所以,在日本但凡沾点地产行业的普通人,花钱都大手大脚的,用纸醉金迷来形容毫不为过,甚至流行起了吃金箔的病态习俗,普通人也可以随意去以前只有富人才消费得起的高档风月场所。
日本房价暴跌之后,经济能力不能维系的炒家和高位接盘的刚需,有的被动破产,有的搬出了豪宅,妻子、女伴、女儿,从事起了风月行业,赚钱来维系银行贷款;有的将不动产出租,用“租金+收入”来维系银行贷款;还有的房子被银行收走后露宿街头,严重的还走上了自杀的不归路。
顺便说下日本的AV风月产业,在房价暴跌之前,地产行业的普通人,赚到了大把的钞票,已经可以随意出入高档风月场所。
但是,日本房价暴跌之后,有一部分女性为了还贷和生计,被迫加入到风月产业之中淘金,助长了行业发展。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在风月产业发展起来后,主动进去就业的。
房价暴跌后,之前的那些地产界的消费者,已经不能再像从前那样随意出入高档风月场所了,但又有市场需求,就开始呼唤露骨的、经济的风月片,聊以慰藉苦逼的生活,对风月产业也是一种助推。
02、日本经济和房价的前世今生45年,日本二战投降,依靠《和平宪法》保护,确立了和平发展之路,为日本经济崛起奠定了制度基础。
50年代,朝鲜战争爆发,依靠美国战争订单输血,日本工业体系和能力逐渐恢复。
60年代,“战后婴儿潮”开始成年,人口红利得到释放,为日本工业和经济崛起奠定了人口、人才基础。并在60年代末,成功超越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70年代,先后爆发了石油危机和日美贸易战,日本经济暂时告别了高速增长。
同时,日本决策层意识到,发展中国家正在快速崛起,并完全有可能凭借低廉的价格优势,对未来的日本产品出口造成冲击,日本现有的经济模式不可持续。
于是,日本开始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电子、电信和半导体产业,并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以确保日本工业在未来竞争中的技术优势。
80年代,日本经济再度起飞,股市和楼市都处在了历史高位!
其中,85年,在美国广场饭店,为缓减美国的贸易逆差,美英日德法5国签署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协议的结果,就是美元贬值,日元升值,当然,德国马克也在升值,就不仅仅只有日本一家被迫升值。
日元升值之后,在日本决策层看来,虽然不利于日本产品出口,但却非常有利于日本企业海外并购、扩张。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签署《广场协议》并不是完全被迫的,而是有他自己的算盘在里面。
日元升值压力大,日本决策层采用了印钞的方式应对,过多的资金进入市场后,被贪婪的炒家投到了房市和地市,导致楼市泡沫被进一步吹大。
楼市越来越高之后,日本的决策层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在楼市白皮书中还给予了合理“背书”,导致市场炒家更加肆无忌惮!
后来发现,不仅决策层重视不够,监管层还爆出了丑闻,联合大额资本共同向楼市、地市注水,整个日本社会陷入了疯狂炒房、炒地之中。
直到股市崩盘后,日本决策层才意识到楼市的危机,但此时,已经陷入到了要么保楼市,要么保产业的艰难局面之中。
最终,不得不痛苦地刺破了楼市泡沫,选择了保护产业,才有了如今日本经济稳定发展的局面。
03、如何看待我们今天跟日本当年的差异?有何想法?看了很多关于日本房价崩盘的研究报告,有的认为,我们今天跟日本当年有很大不同,不会出现日本那样的结局;有的认为,我们今天跟日本房价崩盘前夜很像。
我认为:不会!
我们今天跟日本当年确实有很多相同点,但对中国楼市来说,都不致命,至少不是无药可救。
比如,都在高位上,都有泡沫;人口红利将尽,刚性需求萎缩;投机资本充斥,经济对房产的依赖很大,等等,这些都是可能在接下来诱发房地产危机的因素。
我们今天跟日本当年又有很多不同,这些不同可以让我们有回旋的余地,能化解掉楼市危机。
说几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点:
1)从城镇化率看,当年日本超过了80%,而我们目前仅到60%多,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其实也不需要多少,接近日本当年的指标即可。
以我们的人口基数看,接近日本当年的指标,也就是10%几的样子,换算成人口,大概就是2亿多,2亿多房票,不可小视。
再退一步讲,即便人口萎缩后,已经无法有效支撑整个楼市需求,还可以通过人口“腾挪”去保护有价值的区域。
2)日本当年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跟我们今天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是不同的。日本股市崩盘后不久,就毫不犹豫地主动刺破了楼市泡沫,去保护产业发展,对当年的日本来说,可能这就是长久且干净利索的处理办法。
但是,我们今天仍可通过稳住房价,建立国内统一市场,不断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用时间换空间,去逐步化解楼市泡沫!只要经济上去了,通胀上来了,房价的问题就慢慢能稀释了。
说白了,我们的牌更多,而且出牌的自主性更大些,这就是楼市最终能守住的底牌。
3)从技术上看,日本当年房价暴跌前,还有房产税,对加速房价崩盘起到了催化作用;而目前,我们的房产税还未出台,大家还没有持有房产的成本压力。
4)国情不同,日本当年有两大基本原则,一是农业用地保护,有最低的红线要求,确保最低的粮食生产能满足国民的基本生存需要,这点,我们也有;二是产业保护,算是国家能长久生存和发展的饭碗。
目前,楼市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资金池,在其他产业还不能挑大梁的情况下,楼市还得依赖,包括发展其他产业,也需要给市场主体匹配不动产,以获得更加便捷的融资渠道,让其他产业能得到国家放水。
不过,当年日本也可以采取保护楼市的措施,但最终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将资源拿去保护了产业,对我们来说,日本这个决心值得学习。
但是,一定要防止和打击投机资本再次进入楼市,不能再让炒家把好不容易挤出来的房价泡沫再吹大。这点,既是守住个人现有财富的需要,也是我们国家能长久生存发展的需要。
综合看,日本当年用楼市泡沫破裂换取了产业发展,稳住了日本经济,虽然跟房产相关的人士遭到了重创,但此后多年,日本房价、物价都比较稳定,贫富差距也逐渐均衡,对整个日本社会健康发展是有利的,值得我们借鉴。